反对地产商把“科技”当成营销炒作的标签,误导消费者
北京楼市历来被认为是各种概念纷飞之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京地产商“重营销、轻质量”的不良倾向。近来,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科技型住宅的重视,有地产商开始频繁炒作所谓的 “恒温恒湿”、“零能耗”、“告别空调暖气时代”等等科技概念,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日前,来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对上述“科技噱头”进行质疑。
一场名为“提高住宅品质”的业内论坛于日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由《地产SHOW》周刊与新浪网房产频道共同协办。参与论坛的数位权威专家均不约而同的提到了“科技以人为本”的方针,反对把“科技家居”当成地产商进行营销炒作的标签,尤其反对一些地产商假科技之名,误导消费者,并借机大肆提价,从而实现自己赚取高额利润的不良目的。
恒温恒湿让房子成为封闭“盒子”
在谈到近年冒出来的“恒温恒湿”这一概念时,参加论坛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捷首先指出,“恒温恒湿”带有比较强烈的广告味道。她认为,“恒温恒湿”作为一个概念最初是出现在工业的厂房、医院,是对温度和湿度要求比较严格的地方。放到住宅里来,平常居住的人不必需要。
另一方面,曾捷还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知道夏天空调要求最少开到26度,冬天家里采暖温度是18度,这就意味着18度和26度之间已经有8度的温差,恒温是不是将这8度的温差都抹掉呢?带来的是什么,就是浪费。所以我想现在市面上的‘恒温恒湿’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恒温恒湿’,如果说纯粹意义的‘恒温恒湿’是绝对不适宜的,从节能和需要角度来说都是不适宜的。”
一位专家曾经很认真地指出,恒温恒湿别墅给人一种封闭的盒子的感觉,缺乏足够的人性,其实并不会给居住在其间的人带来舒适。
恒温恒湿技术本身存在弊端
无独有偶,据前不久的媒体报道,中国建筑科学工程院空气调节研究所的石永刚工程师也进一步指出过“恒温恒湿”应用在别墅上的一些弊病,他说:“恒温恒湿技术是用一层交接的顶板和二层的交接的顶板做水管,提供恒定的水温,来保证冬天的采暖。按照科学原理,冷空气往下沉,热空气向上飘移,地下室采暖保证不了。整个空气调节的温度也很差,很不科学。
另据记者了解,应用了“恒温恒湿”技术的别墅,对别墅的装修标准和装修的多样性就有很大限制。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亮说:“目前恒温恒湿这个技术也不是非常成熟。如果一旦管道在混凝土里发生问题,怎么办?如果管道漏水的话,就要把楼板凿开,把破损的管道替换,非常麻烦。而且哪一段破损还不太清楚,再说,这个管道使用寿命是否符合建筑的使用寿命也不好说。
而此前另一位同样从事建筑结构研究的人士,也通过新闻媒体表达了自己对此的担心:现在普遍来说施工水平还是比较粗放的,一旦出现管子外移和意外破裂,或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漏水或者锈蚀。这样一栋或者一层就不能供水了,尤其是在前期水的渗透,因为结构层中钢筋的距离比较近,很有可能锈蚀影响结构安全,最终可能会出现很令人担心的事情。
恒温恒湿的环境适宜居住吗
刘亮认为,恒温恒湿,这个“恒”要改一下,应改成“衡温衡湿”,是相对的平衡。如果一味强调“永恒”的话,这是广告炒作!刘亮说,夏天的时候室温26摄氏度,湿度50%,我们感觉比较舒适;冬天18到20摄氏度,相对湿度在40%左右,我们感觉比较舒适。衡温衡湿在欧洲用得很多的,但是在欧洲也不叫衡温衡湿。所谓的“告别空调暖气”这样一个提法,也不严谨,告别的只是空调费和暖气费而已。
曾捷强调说,恒温恒湿对于居家生活而言似乎不需要,“地球的四季的变化是大自然赠给人类的最大的礼物,如果我们没有四季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是多么乏味。恒温恒湿是指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去营造的一个小的人工环境,这个我们不需要。”
面对漫天飞舞的各种科技概念,普通消费者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曾有一位网友提到,在“恒温恒湿”的环境里呆很长时间后,孩子会不会产生“温室效应”,或者到外面去的时候会不会怕见光?对此,有媒体援引多位专家的态度是——“恐怕是这样的。某些写字楼中的白领患有空调病,是因为人体的免疫力跟外界的变化不适应。而恒温恒湿技术应该比现在正常的空调系统更精密,相对来讲,能使室内跟室外的环境差别更大一点,所以对于人们的适应性和免疫力考验就更大!
记者想到了京城某楼盘曾以“恐龙是如何灭绝的”为炒作的话题。的确,曾经不可一世的庞大的恐龙,最终却在我们的地球上灭绝了。恐龙正是灭亡于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那么,我们人类呢?
咨询热线
133-5299-3419